保鲜期短,使得市场供应受限,果农收益难以保障。因此,荔枝保鲜技术的突破,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对农业经济的深刻影响。
在炎炎夏日,鲜美多汁的荔枝总能成为人类心中的甜蜜期待。然而,这种季节性很强的水果,因其较短的保鲜期,长期以来困扰着果农与消费者。保鲜期短,使得市场供应受限,果农收益难以保障。因此,荔枝保鲜技术的突破,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对农业经济的深刻影响。
荔枝作为短保水果,保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然状态下,荔枝成熟期集中,一旦错过采摘的最佳时机,果实就会迅速腐败,大幅度的降低了商品价值。其次,荔枝的易腐性使得其长途运输和存储极为困难,限制了市场拓展,特别是对于出口市场,保鲜技术的缺失直接影响到荔枝的国际竞争力。此外,保鲜技术的不足还会导致资源浪费,大量优质荔枝因未能及时销售而损失,影响果农收入。
荔枝保鲜技术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早期主要是依靠物理手段如低温冷藏、通风和适当洒水等,但这一些方法并不能根本解决荔枝的快速腐败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保鲜技术开始融入化学保鲜剂、生物技术和新型包装材料等,大幅度的提升了荔枝的保鲜效果。
低温冷藏:低温是延长荔枝保鲜期常用的方法,通过冷藏减缓果实的呼吸速率,延缓腐败过程。
自发性气调(MA)和人工气调(CA):通过调节包装内的气体比例,降低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减少水分蒸发,从而延长保鲜期。
速冻技术:将荔枝快速冷冻至极低温度,形成细小冰晶,保持其原始风味和营养,但通常会影响食用时的口感。
在荔枝保鲜技术的探索道路上,广东省农科院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超低温保鲜锁鲜冻眠技术。这项冻眠技术,是将采摘的新鲜荔枝立即进行预冷、护色、冻藏、保鲜等一系列工作。它的核心要点是在零下35摄氏度以下让荔枝的果肉、果肉细胞快速进入“冻眠”状态,几乎完全停止生命活动,进而达到长时间保鲜的目的。与传统的冷冻方法不同,超低温技术能有很大成效避免大冰晶的形成,减少了对细胞结构的损害,使得荔枝在解冻后仍能保持较好的外观、口感和营养价值。
据当地新闻媒体报道,去年6月,广东运用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保存了二百多吨新鲜采摘的荔枝,目前已经陆续投放市场了。今年,广东将逐步加强这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争保鲜荔枝2000吨以上。
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意味着荔枝的保鲜期可延长至10个月,极大地扩展了销售窗口,为荔枝的跨季节、跨国销售提供了可能。此外,有“冻眠”技术后,如果生产企业选用了更有韧性、厚度更高的荔枝真空包装膜,让不同品种的荔枝都有了自己专属的“冻眠袋”,荔枝最长保鲜期可达18个月。
对果农而言,这无疑是福音,不仅仅可以减少因季节性集中上市导致的价格波动,还能有效提升荔枝的经济价值,增加收入。
超低温保鲜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荔枝,其在果蔬行业的潜力巨大。对其他易腐烂的水果和蔬菜,如草莓、樱桃、蓝莓以及叶类蔬菜等,超低温保鲜技术都能有效延长其货架期,减少物流损耗,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提升产品竞争力。
未来,随着花了钱的人健康、新鲜食品需求的日渐增长,以及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备,超低温保鲜技术的应用将更广泛。同时,技术的持续优化,如成本控制、能耗减少、设备小型化等,将逐步推动其商业化进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需紧密合作,共同推进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让科技的成果惠及更多人,助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