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发泡塑料餐具符合国家食品包装用具有关标准。二是使用后能回收再利用。三是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一直在使用。四是能节约石油资源。五是社会环境已发生变化。
因“白色污染”被禁,但14年来“禁而不止”;目前有百家生产企业,每年市场消耗100多亿个
中塑协塑料技术协作委员会委员杨惠娣介绍,一次性发泡餐具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是从石油中提炼的聚苯乙烯(PS)。1985年,我国从台湾和日本等地引进发泡餐盒生产技术,而发泡餐盒耐压、保温、刚性好等特点,满足了国内对一次性包装材料的需求。
杨惠娣说,发泡餐具1986年开始在铁路上使用,当时车窗不封闭,也没有袋装收集,废弃的餐盒严重破坏铁路沿线年,在铁路站车不再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此外,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时,发泡餐具漂浮至葛洲坝,引起发电机组故障,直接引发了“6号令”的出台。
中国塑料餐具联合办公室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李沛生认为,PS餐盒仅需6分至7分钱一个,而其他一次性餐盒最便宜的也要1角5分,同时,这种餐盒的耐水、耐油、抗压、保温和安全卫生等性能也较好,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最具性价比。此外,发泡餐盒的单盒重量仅为其他非发泡一次餐盒的四分之一左右,原料消耗少、垃圾产生量低,回收后可用来生产保温板、相框、井盖、建材、燃料等,市场出路广,供不应求。
废白餐盒属不可降解垃圾,此前个别地区试点中的最高回收率也只有65%左右,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很难操作。“解禁”意味着“白色污染”可能加剧,其风险须慎重评估。
对PS发泡餐具遇热释放二聚体、三聚体,由此产生环境荷尔蒙(环境激素)的说法,上述专家也认为,近年来国外相关机构公布大量研究报告,显示PS二聚体、三聚体不具备雌激素性质。
“当然,任何一个产品都要正确使用,如果把发泡餐具用水煮、用微波炉加热,它肯定会坏。”杨惠娣说,“只要打包食品温度不超过70摄氏度,就不会产生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
唐赛珍说,一次性发泡塑料不耐高温,不适用于微波炉加热,不适于开水蒸煮,也不宜盛放100摄氏度以上高温的食品,但并不影响快餐业的使用。
唐赛珍指出,发泡餐具“安全性”隐患,主要源于有些企业在生产中加入了回收废料的伪劣原材料。“造成这一问题,是监管不力导致的,和材料无关。”她承认,为减少相关成本,有厂家利用塑料废弃物生产,扰乱市场秩序,也加重了花了钱的人安全的忧虑。
专家认为废弃发泡餐具可用作生产塑料日用品、建材等;有网友认为回收体系不完善,解禁只会更加混乱
发泡餐具不宜降解,埋在地下很多年也可能不会腐烂,对此杨惠娣表示,塑料产品都比较难降解,没一定的水分、土壤等环境条件,很难降解。
唐赛珍说,最合理的方式是建立回收利用体系,从管理上着手,避免造成白色污染。废弃发泡餐具经加工,可做塑料日用品、建材和涂料。“当前塑料回收再生技术已很成熟。”唐赛珍说,加工设施的国产化,使设备价格从五六百万元一台下降到几十万元一台。唐赛珍认为,国外的经验证明,只要管理到位,回收利用发泡餐具能节约资源。
对白餐盒的回收,许多人并不乐观。“这牵扯到垃圾分类。生产企业出钱是一回事,人们是否有垃圾分类意识又是一回事。”北京市民刘云说,“即便许多城市有分类垃圾桶,但垃圾车一起装车,分了白分。”
杨惠娣说,虽然目前有《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方面的要求》,但该标准覆盖面较宽,包括了除纸之外所有种类餐具。她建议在现有标准基础上,制订一次性发泡餐具的专用标准。
其次,要加强质量监控,提高行业自律。她表示,采用废旧塑料作原料生产餐具,使用荧光增白剂等添加剂,会有碍产品安全,最终将破坏行业秩序。她还建议,要引导消费者正确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摒弃随手丢弃垃圾的恶习,协助更好地回收利用。
“解禁后,要严格准入标准,并进行网络化管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钱桂敬表示,目前5个相关行业协会已草拟了行业管理、企业准入、质量管理、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等4套管理制度,并递交国务院有关部门。据记者了解,这些草案特别强调原材料管理,要求加强市场准入。
从记者采访的情况看,要让发泡餐盒健康无污染,必须建立严格的生产环节监管制度和使用环节的高效回收制度。但许多人认为,这两大基础性工作似乎很难轻易做好。
一次性发泡餐具实际一直普遍用于餐饮业,让我们消费者产生“原来被禁用14年”的感慨。
要解禁发泡餐具,首先应该提高生产标准和准入条件,加强监管,并立马着手建立回收体系。这些准备没做好之前,贸然解禁发泡餐具最终损害的只会是公众的健康和权益。
在笔者看来,一个冰封了14年的一次性发泡餐具,即使是最终应当解禁也不应该解禁的“不明不白”,至少,应该充分公开和披露近几年来对于一次性发泡餐具安全性的调查评估过程,对于发泡餐具的不安全性是怎么样才能做到预防和防范的,在论证过程中又经过了什么样的调研程序、经过了什么样的征集民意的程序等等。
“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与国际上通行的环境保护 “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是一致的。发泡餐具虽不是直接污染物,但它被用过之后就成了固体废弃物,向生产企业收取处理费用合情合理。若企业为了消化这部分成本而偷工减料,生产不合格产品,监管部门应该严格处罚。如果增加这部分成本而使发泡餐具价格不再那么便宜,那就让市场做出裁决:消费者嫌贵,可以不买,企业不愿承担这部分成本,可以放弃生产。
生产使用方面,发达国家的发泡塑料餐具已经开发出大量的低发泡、彩膜贴合、淋膜、抗高温、防紫外线、抗氧化的新工艺和新产品。在美国和欧盟,一次性发泡餐盒大多数都用在汉堡、快餐以及舞会和野餐活动的包装,以及用于生鲜托盘。他们研制出的发泡聚苯乙烯托盘不仅能抗冻还能保温,他们还在超市使用的发泡托盘中添加高分子的材料,能吸收肉类的血水,添加抗氧化成分,则能使利用这种托盘包装的肉类的保鲜期从2天延长到7天。
在日本,发泡餐盒基本看不到纯白的,而是五颜六色的,非常精巧。甚至有企业开发出可以耐125摄氏度的产品,作为热食品和油炸食物的包装。
回收方面,日本要求民众在使用过后将发泡餐具送至特定回收点,在送之前还要清理洗涤干净。在德国,推行“谁生产、谁销售、谁负责回收”的机制,美国则针对发泡餐具立法,对于回收率有明确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