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服务电话

产品中心

天门山文学首席作家

时间: 2025-07-21 09:08:29 |   作者: 产品中心

产品介绍

  当涂境内,为何年年频遭水灾侵扰?这背面,终究隐藏着怎样的缘由?让我们循着前史的轨道,探寻那一次次洪水暴虐的印记。

  自明朝正德五年(1510)起,当涂县便陷入了洪水的魔掌。彼时,洪水如猛兽般众多,大街成了河道,舟楫在市中络绎;树梢成了鱼的游弋之所,一片汪洋湖泽之象。直至秋季,洪水刚才慢慢退去,留下满目疮痍。

  第2次洪水来临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这场洪水来势汹汹,圩田尽数被吞没,平地上的积水竟深达丈余。肥美的农田瞬间化为一片湖泽,大众们的日子陷入了绝地。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第三次洪水不期而至。山洪如脱缰之马,飞跃而下,江水也随之暴升丈余。圩岸在汹涌的洪水中一触即溃,纷繁溃决。灾后,知县朱汝鳖心急如焚,敏捷发起民工对全县圩堤进行大修。尤其是大官圩,从青山至黄池的圩埂,加固之处多达30余处,宛如为大地系上了一道道巩固的腰带。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第四次洪水汹涌袭来。全县圩堤在洪水的冲击下全面溃散,城内积水深达丈余。洪流如一头愤恨的巨兽,突破金柱关塔西抱沙地,硬生生地改变了姑溪河水的入江口,其破坏力令人触目惊心。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5月,暴风与暴雨如影随形,继续连旬。整个区域的江岸,非常之二的江堤被无情冲溃,非常之七的地步被洪水吞没。6月2日,大风雨再度暴虐,山水与江潮彼此照应,波澜壮阔。庐舍、农田皆被浸没,大众们的家乡在瞬间荡然无存。

  民国二十年(1931),暴风雨张狂高文,江水如潮水般倒灌,圩堤全线溃散。城内积水深达数尺,一片汪洋。8月28日至30日,大风雨再次来袭,一向继续到9月。此次灾祸,受灾农田多达68.8万亩,7万余亩农田遭受风灾。2346条鲜活的生命在洪水中消逝,45955座房子轰然坍毁,2078头家畜被洪水卷走,那是一幅多么惨痛的现象!

  民国三十八年(1949)6月14日至7月10日,全县骤风不止。圩堤在暴风与洪水的两层夹攻下,大部分溃破。在抢险的过程中,十几名勇敢的民工不幸献身,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卫着这片土地。

  1954年6月至9月,全县连降暴雨,河水如脱缰的野马,猛涨不止。县城的水情危殆万分,城内街巷竟可行舟。老大众们在黑夜中不知所措,连夜逃到高处,瑟瑟发抖地等候天明,心中充满了惊骇与无助。

  追根溯源,这八次洪水皆与明永乐元年(1403)的一次水利工程革新有关。当年,工部侍郎周忱奉旨将江苏高淳县境内的原石坝改换为土坝,并切断固城湖、丹阳湖、石臼湖三湖之水,使其同时流入姑溪河,终究汇入长江。但是,姑溪河河槽狭隘,圩堤矮小,底子没办法接受三湖之水的巨大压力。所以,堤堰经常因长期浸泡在水中,土质变轻而呈现缺口。年年防汛,年年受灾,成了当地大众挥之不去的噩梦。

  直至三峡水库建成,犹如一座高耸的屏障,挡住了洪水的侵袭,当涂县才总算摆脱了洪水的暗影,迎来了安定与吉祥。

  • 13782619252
    一键拨号
  • 短信咨询
    短信咨询
  • 查看地图
    查看地图